跟著油庫去旅行
報紙介紹的活動
因而認識這個歷史建築物
清水 ‧ 大楊油庫
#1 集合地點在大楊國小
#2 出發前查了地圖, 也問了路線
#3 還是在半迷半問中抵達
#4 這個位於山上的可愛小學
#5 等待的時間 在校園裡小逛一會兒
#6
#7
#8
#9 眼看時間一直過去... 完全沒有要出發的樣子 ?
細問才說 : 這周的活動沒有去旅行... 哇勒 XD
#10 好吧~ 油庫在哪兒 ? 自己去繞總行吧 ??
還好就在學校隔壁不遠處 從這條路進去就是了
#11 大門深鎖... 老兄你怎進去的呀 ??
他說 : 爬牆進來, 不然要繞一圈
#12 還好牆不高 ( 這是錯誤的示範, 另一頭真的有路可走)
#13 外圍的梯子 一直讓我有爬上去的慾望
#14
#15 梯子上了鎖
#16 臂力不夠
#17 望梯興嘆
#18 就繞它一圈吧
#19 左邊的是部份主體零件 右邊的是出油管
#20 油庫藏身在相思樹林中
#21
#22 高 16公尺
#23 維修工程進行中
#24
#25
#26 油槽直徑約 2804公尺
#27 退到好遠... 才將它裝入畫面,
這邊是另一個出入口, 油槽正處於背光面
#28 遠處的風景也很棒
#29 槽頂
#30 槽身內部
#31 沒有廣角鏡, 吞不下全部
#32
#33
#34 工程人員 允許我們入內拍照
#35 請留意自身安全
#36 也不要造成工作人員的困擾喔
#37
#38 藍天 影子 吸引貓 不停的按快門
#39 工程人員肯定很納悶, 到底在拍啥呀
#40 鏽蝕的鋼板 猶如蕾絲般美麗
#41 進油管
#42 這是個控制閥, 仍然可以使用, 不過也無用武之地了
#43
#44
#45 大門開了, 因為有一場導覽
#46
#47
#48
#49
#50
#51 好像沒介紹到這個豬鼻子的作用
#52
#53
#54
#55
#56
#57
#58
#59
#60
#61
#62
#63
#64
#65
#66 工地日誌
#67 雲出來了... 忍不住又拍一輪 XD
#68
#69
#70
#71
#72
#73
#74 離開油庫 去廟前看油管
#75 隱身在樹林中的油庫
#76 一截外露的油管從廟旁經過
#77
#78
#79
#80
#81
#82
#83
#84 地上晾著的 應該是油庫的屋頂吧 ??
#85 原本有七座油庫, 現在只剩一座,
目前由清水公所接管, 整修好會開放給大眾參觀
完整照片 : 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album/10179051
大楊油庫-見證美越戰爭的歷史建物
景點簡介:
1954年12月,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雙方簽定共同防禦條約
1956年8月,政府根據防衛條約協定實施陽明山計劃,
擴建原有的公館機場
1959年11月7日機場落成啟用,為遠東第一大的空軍基地
並取抗日剿匪名將邱清泉之名,命名為「清泉崗」機場
1966年1月29日,美國C-130型大力土運輸機進駐台灣,
以支援對越作戰
並於「清泉崗」機場作為美軍對北越轟炸的後勤基地
美軍於本年度於清水鎮〈現今的清水區〉的楊厝里興建油庫七座,
面積十六公頃
每座油槽設有防溢堤、東西向長約78公尺,南北向長約79公尺,
牆高約1.5公尺
油槽直徑約28.4公尺,高約16公尺,外環階共66階,
鋼板厚度0.9-1.5公分
興建目地為提供美軍在越戰期間戰鬥機及B52轟炸機的飛機用油所需
美軍油輪停泊在高美海域,透過油管,先將輸送到高北里的加壓站
然後順著大甲溪的油管,將油料往東溯溪而上送到
設在楊厝里的七座大型油槽中
隨著越戰及共同防禦條約的結束,
在台灣的大楊油庫在軍事上所扮演角色逐漸退色
2000年3月,軍方將油槽以廢鐵標售拆除,
台中縣文化局〈現改制為台中市文化局〉
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及地方熱心人士努力協調之下,
籌措60萬元油庫讓渡金
從得標廠商買下最後一座油槽,為了籌得這筆經費,
舉行了一連串的募款活動
包括研討會、義賣演唱會及發行「油庫之友卡」,
藉由一人一卡、一卡一千元
六百人六十萬的募款活動,終於讓油庫得以獲得保存
繼續站立於大肚山台地上,俯瞰台灣海峽的落日美景
未來油庫的再利用及經營管理,仍需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!
建築年代:
1966年
據點特色:
美越戰爭的歷史建物
建址:
臺中市清水區楊厝里頂三庄路10-1號(大楊國小)
解說預約:
楊厝社區發展協會(0921-787803、04-26200378)
以上資料來源 : 臺中市清水區公所
http://www.qingshui.taichung.gov.tw/7-1-1.asp?viid=23
-
509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