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山 ‧ 曬米粉
07 Oct, 2012
從小到大
吃了不少米粉
卻從來不知道
它是如何做出來的
#1 這張地圖在手上很久了
#2 曬米粉的場景... 從沒見過呢~
#3 在網路找了相關介紹與約略地址就出發囉~
也很快地... 找到地標 地標旁邊也有張地圖
可惜的是週日... 大家都休息
還好... 熱情的鄉親
在我們拍地標時, 熱情地指示曬米粉的位置
#4 幾番折騰... 終於~
#5 一整排的米粉, 正在做日光浴
#6 安穩的躺在這竹床上
#7 這工具應該有個正確名稱的, 但我不曉得
#8 陽光下
#9 米粉變得晶瑩剔透
#10 剛完成的米粉
#11 平貼在竹床
#12 隨著風吹日曬
#13 二端會慢慢的翹起
#14 那也表示快完成囉
#15 當然~ 中途還得翻面曬
#16 不過~ 不是一小片一小片翻喔~ 那會累死人的
#17 似乎也要看情況, 決定先翻那一片
#18 這真是個辛苦的工作呀
#19 這也會是個越來越少見的場景
#20 風很大, 需要用石頭固定
#21 比較好奇的是... 翻面後, 怎麼就不用壓了呢 ??
#22 很想問阿伯... 不過~ 覺得他快被我煩死了
#23 還是繼續看風景吧
#24
#25
#26 迷你版的九月雪
#27
#28 不知名的植物, 開著美麗的小紫花
#29
#30
#31
#32 米粉波浪
#33 從平面拍到曬彎, 真的很瘋
小小的遺憾是...... 沒能看到製做過程
改天找個平常日再來過
米粉寫真集
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album/9663360
~ 延伸閱讀 ~
米粉寮的由來與發展
在早期農業時代,大部分仍然是以農業種田為主,米粉只是他們的副業,只有在稻田休耕的時候才會製做米粉。本地之所以會成為米粉寮是與地理環境有關,有客雅溪流經此地,客雅溪共有九十九個彎處,加上新竹特有的風,風強較利於日曬米粉,因此非常適合製作米粉。
早期當地製作米粉的大約有三十至四十家,現今剩下九家米粉寮,每家員工大約十至二十人,許多米粉家族最後都以分家出去自行發展經營,米粉寮的米粉銷售地遍及全台灣並銷售到美東與香港地區。也有學徒在此學習到技術後而到外地南部創業經營,但口感仍不如新竹米粉寮所做出來的好。
米粉的製作過程
米粉製做的原料是採用玉米澱粉、再來米及加入水分和食品添加物而成。經由混合機將原料混合以七十至一百二十度蒸三分鐘,再經由攪拌機攪拌成粉狀後以輸送機運送至壓縮機,壓縮機是以油壓的方式將米粉剪成條狀,米粉剪好後由壓縮機鑼的部分出來(鑼是由銅和錫所製做的,須放到水裡,不然會產生氧化),此時米粉的溫度高達八十度。
再放至蒸箱裡六十分鐘,蒸箱一次可放入四百公斤的米粉,溫度由五百度上升到一千度。米粉從蒸箱出來後接下來就是分割米粉的大小,分割米粉的方式是以傳統的手工技藝,完全以手工方式來分割米粉,分割好的米粉還需要加以烘乾,是以電熱的方式使用熱風扇吹出熱風,熱風扇以六十至七十度的溫度來吹,約吹三十分鐘。
最後就是包裝的部分,米粉的包裝是完全採用人工包裝,包裝型式有紙盒和紙帶兩種。一間米粉寮每個月的產量大約是兩千公斤,但在大月(農曆七月、十二月)時產量較多有時上萬公斤。
米粉寮隱憂與未來期望
目前米粉寮擔心的在於米粉製做分割部分的傳統手藝可能會流失,現在只有老一輩的人會這種傳統的手工技藝,現今年輕人大多不願學習,且目前還沒有辦法設計出這種分割米粉的機器,只有日本使用一種機器是將米粉切斷,但台灣無法接受此種方式。且米粉的製做是非常辛苦的,每天清晨四點多就要起床開始米粉的製做工作,加上年輕人無意學習多轉向其他行業向外發展,因此非常擔心米粉的製做將成為夕陽工業。
以上資料來源 :
http://www.cc.chu.edu.tw/~u8817071/%A6%CC%AF%BB%BCd.htm
-
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