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鹿港慶端陽首部曲~ 龍王祭
30 May, 2020.
今年受到疫情影響
縮小規模舉辦
對於首次觀看的貓來說
可是大開眼界哩
據傳~
端午節迎龍王的習俗源自泉州
昔時農曆五月被視為毒月
且氣候多變易致疫病
民間遂有迎龍王的祈福活動
時至今日 全臺僅有鹿港仍保有此一傳統活動
#1 從小巷子走 遇上一排 "水師游擊砲"
#2 廟埕圍著一圈圈與會的觀眾
#3 「龍王尊神」已經請出來前殿
#4
#5 甘露水 供信眾索取 飲用保平安
#6 "收涎餅" 也是食用保平安的寓意
#7 等待的時間 拍拍戲台泥塑此座大象泥塑為民國五十年代重修時,由鹿港土水師「劉訓師」所施做
大象是佛教的聖獸,也是普賢菩薩的座騎
所以在佛寺建築中,我們常可看到大象的裝飾造型
「象」在傳統建築的裝飾意義上被視為「太平有象」之意。
龍山寺的正殿有一對聯:觀在於音妙空慧眼 佛稱象祖具大婆心
透露出大象在佛教的地位與象徵。
#8 拜殿
#9 山門
#10 鹿港龍山寺為四進三院的建築格局由前至後分別為山門、五門殿(含戲台)、正殿(含拜殿)、後殿
#11 準備要起駕
#12
#13 各式相機蜂擁而上
#14
#15
#16
#17
#18 龍王尊神為早年航海的守護神之一,民間祭祀普遍。《泉州府志》記載:
「五月初一采蓮,城中神廟及鄉村之人以木刻龍頭,
擊鼓鑼迎至民家,唱歌謠勞以錢或酒米」。
目前泉州僅安海古鎮、石獅等古鎮至今保留采蓮及迎龍王的習俗。
鹿港龍山寺「迎龍王尊神」的習俗,日治時期一度中斷,
民國六十七年鹿港舉辦第一屆全國民俗才藝活動時,
才又重新迎請龍王尊神遶境。
目前鹿港龍王尊神遶境的時間為配合龍舟競渡,
於端午前一個月餘舉行,繞境迎同鹿港天后宮水仙尊王,
前往龍舟競渡場地舉行祭祀及龍舟開光點睛儀式,祈求活動平安順利。鹿港龍山寺的龍王尊神 是民國五十五年由鹿港雕刻匠師郭天來
重新雕塑,此龍王尊神有別於一般的造型,只雕刻龍頭,
而龍王尊神的龍角,是以真的「鹿角」裝置於龍頭上。
#19 將「龍王尊神」請上花車 固定好
#20
#21 龍兒們悄悄話
#22
#23 龍頭鼓 好威風
#24 引路旗 (廟會的時候, 貓最愛看揮舞這面旗幟的場景)
#25 天后宮大鼓車
#26 這一對小鼓隊 完全吸引住貓的目光
#27
#28 夾在二屋之間的小小廟宇 剪黏與交趾陶好熱鬧
#29 龍兒想喝酒嗎 ?
#30 這一龍舟隊好活潑 路上行舟演的好入戲
#31
#32 玉琴軒 北管樂團
#33 浩浩蕩蕩走過中山路
#34 要去鹿港天后宮迎「水仙尊王」一同前往龍舟競賽場地護持
#35 甘露車
#36
#37 看著有種傳承的感動, 小朋友們很認真
#38 路過城隍廟
#39
#40
#41
#42 這面大鑼的聲音 超讚
#43
#44 「龍王尊神」搭的花車, 這佈置... 無法形容的美學 >_<
#45
#46
#47
#48
#49 等大隊時 考古一下
#50 這砲 是用電土 + 藥水起化學作用後 點火 就會砰一聲響 與下一次需間隔三分鐘
#51 前導車
#52
#53 燈會的大同寶寶 划到桂花巷藝術村來了
#54 電線 一直阻礙車隊前進
#55
#56 抵達福鹿溪龍舟訓練基地 前有段上坡 要一鼓作氣推跑 才能上橋
#56-1 福鹿溪
#56-2 龍舟陸續定位
#57
#58
#59
#60
#60-1
#59-1
#61 祭江之~ 貢品
#62 開光前
#62-1 祭江之~ 開光
#63
#64
#65 多了二管大尺寸的
#65-1 一字排開 很壯觀
#66
鹿港永安宮,又名閤港永安宮、營盤地永安宮
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新宮里的薛府王爺廟
旁祀陳周全事件陣亡的清朝軍官曾紹龍。
#67 上香祈福儀式
#68
#69 龍舟已開光點睛
#70 用吊車 吊掛下水
#70-1
#70-2
#71
#71-1
#72
#73
#74 祭江之~ 獻箔
#75 祈求保佑國泰民安及賽事平安圓滿
#76 也希望瘟疫 早日離開
#77
#78 接下來 就等端午節的龍舟賽囉
#79 儀式結束 護送龍王回龍山寺
#80 回家的路上 一隻鳳凰飛過
鹿港龍山寺官網
http://www.lungshan-temple.org.tw/
鹿港天后宮官網
http://www.lugangmazu.org/home.php
~ 延伸閱讀 ~
2011 鹿港慶端陽賽車表演暨車展嘉年華會
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posts/38823817
穿木屐 躦鯪鯉 2015 (台中特有端午節活動)
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posts/94556962
-
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