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炎山步道 - 三義
22 Mar, 2020.
覬覦已久的行程
礙於體力與難度
遲遲不敢前往
昨日朋友邀約
把山頂標高看低
其實是 602公尺呀
也因為擺烏龍而成行了
#1 入口指標與地圖
#2 清楚的標示 路徑與距離
#3 很不起眼的登山口 不必擔心找不到 跟著人潮走就對了
#4 缺口 可以看到國一在腳下
#5 全程 60% 都是這樣的路況 記得穿雙舒適且防滑的鞋子
#6 圖根點 (第一次看到的名詞)
#7 昨天肯定是受了這指標的誤導 才會以為只 251M 可以輕鬆搞定......
#8 雜木林 以相思樹居多
#9 開始想像 相思樹開花時節的美麗
#10 經典的山形出現
#11 高度上升 往下看到的是大安溪
#12
#13 這面的山壁上 樹木長的蠻多
#14 一片霧霾 能見度很低
#15 紫斑蝶
#16 前半段幾乎都是陡上的階梯... 聽見貓無力的大腿在哀嚎
#17 不時有好風光出現 轉移一下注意力
#18
#19
#20 又一條路興建中
#21
#22
#23 青蛙與恐龍的對話
#24 除了砂石路 就是這種圓石路 每次爬山就好感激修築山路的人們
#25 三走四休息 是貓的進度 (會不會天黑了都走不完 ??
#26 樹根變成階梯
#27
#28
#29 回首來時路
#30 走在稜線上 一邊是垂直的峭壁
#31
#32 小峽谷
#33
#34
#35
#36
#37
#38
#39 藤糾纏在樹梢
#40 自然的畫作
#41 站在崖邊很刺激 每個拍照景點都有警告標示, 也拉了警告線,豎立告示牌
不要因為一張照片而掉下去, 造成救難人員的困擾
#42
#43
#44
#45 這隻蟲蟲的配色 跟貓今天穿的褲子一模一樣
#46 天邊二朵小雲
#47
#48
#49 像不像金字塔 ?
#50
#51
#52
#53
#54
#55
#56 紅土綠樹
#57 無窮無盡的階梯... 走的貓好想死呀
#58 挑戰 ? 輕鬆 ?? 當然選後者
#59 其實也沒多輕鬆
#60 由於風化與雨水的侵蝕作用 自然切割成許多尖銳山峰
#61
#62
#63
#64
#65 來到今天的重頭戲 "大峽谷"
#66
#67
#68 花媽山
#69 又幻想走谷底
#70 貓姐姐 你等著被落石砸吧~
#71
#72
#73
#74 離開大峽谷 樹林裡的苔蘚國
#75 蕨類植物的嫩芽 清新可愛
#76 像牡羊座的符號
#77 白色一片處 是裕隆汽車
#78 杜鵑
#79
#80
#81
#82
#83
#84 原以為需要原路折返, 怕沒體力走回來~ 放棄攻頂
#85 休息時... 山友說 : 是環線呦 可以走回停車場
#86 那就繼續努力吧~
#87 從 2K+500 處到三角點 需要再走 1K 的路
#88 這 似乎是西湖渡假村
#89 此行的發起人 謝謝你呀
#90
#91
#92
#92-1 台灣小百岳 No.35 山頂標高 602公尺
#92-2 原本 要放棄的點 最後還是收入袋
#93 來到這兒 艱苦的部份 算是結束雙手合十 謝謝土地公公今天的照顧
#94 接下來 就輕鬆多囉
#95 要走右邊 慈濟茶園指標又讓貓想到那年的山徑迷路記
#96 這碎石路 讓貓走的好抓狂 ( 貓姐姐 妳問題很多捏...
#97 有著黑心印記的植物
#98 紫色小徑
#99 沿途 隔一段就有這種石頭陣 貓猜想是雨季緩和水流的吧 ?
#100 又一隻蝴蝶
#101 指標很清楚 不會迷路
#102
#103 一度以為停車場到了
#104 獅子瓦
#105 繼續走
#106 新舊之間
#107
#108 這二球九重葛 照顧的極好
#109 真的~ 不一定要種櫻花
#110 瓊麻開花了 ?
瓊麻 ? 龍舌蘭 ??? 傻傻分不清
其實是同一科 都是親戚
#111 小山坡上滿是落葉, 這次真的快到停車場了
停車場周邊與道路的照片就沒拍了
真是不盡職的部落客...
從南登山口出發 從北登山口 繞了一圈
總共花了五小時, 跟地圖上說的時間足足多了一倍
休息跟拍照 花了不少時間
朋友還一直安慰鼓勵貓
出來 輕鬆走就好
完成辛苦但愉快的行程, 開心
油桐開花的季節或許可以再度挑戰
火炎山步道怎樣去 ??
三義交流道下 → 往右邊走,往后里方向
紅綠燈 → 左轉,往三義木雕老街方向(卓蘭、后里方向)
過三義木雕老街 → 往前直行,不要上后里方向的大橋,靠右邊走橋下
橋下左迴轉 → 路邊或是橋下找停車位
太晚到肯定沒位置 就停付費停車場吧~ (NT$100/次)
** 廁所資訊
1. 附近有加油站或便利商店, 就請先去上好廁所再上山。
2. 停付費停車場 有廁所, 需走一小小小段
3. 北邊登山口 下山時貌似有喵到也有
關於 火炎山
台灣以火炎山命名的山有不少
大都是山峰上岩層裸露,少有植被,容易受到豪雨的沖刷
當夕陽西照,由遠處觀之,很像火焰燃燒一般
其中又以位於苗栗三義的火炎山最為著名。
火炎山在地質上屬於第四紀的頭嵙山層
紅土台地堆積層、台地堆積層以及現代沖積層。
主要組成,是由礫石混雜砂土組合而成
因含鐵質甚高,所以風化之後呈現紅棕色的火焰顏色。
是劇烈造山運動的產物,因本區岩層主要由厚層礫石組成,
間或夾雜薄層砂岩,膠結力極弱,加上風化、侵蝕作用不斷,
地形切割得支離破碎,又由於雨水的沖蝕,切割面往往又極為平整,
因此在外形上,形成尖銳山峰的組合及深谷裡滿佈卵石的景象,
如由南向北觀之則更能顯現其雄偉壯麗的景觀。
在南向的山谷內堆滿了卵石,平時無水,望似卵石河流。
資料來源 : https://conservation.forest.gov.tw/0000116
~ 延伸閱讀 ~
稍早提到的山徑大冒險
再訪三義.挑炭古道
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posts/28597890
-
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