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區生活與信仰 - 甘孜→稻城 (川西金秋)
22 Oct, 2019.
車行沿途
羌族與藏式民居
廟宇、經幡
以多變之姿輪番上陣
拍的超級過癮
#1 被樹擋住也是一種風景
#2 甘孜 以藏族為主 基本上全民信仰藏傳佛教的地區境內有格魯(黃).寧瑪(紅教、噶舉(白教)、
薩迦(花教)、笨波(黑教)五種教派
是藏區為數不多的藏傳佛教派與原始宗教齊全的縣之一
形成了獨特的藏傳佛教文化。
#3 藏民會將部份收入用來修建寺廟與供養僧人
#4 感覺 之前去西藏都沒看到這樣多藏廟
#5 每一座都熠熠生輝
#6 座落雲霧撩繞的山間
#7 彷彿~ 佛會乘雲而來
#8
#9 在藏區任何地方 都不會少了經幡的身影
#10
#11 整個就是世外桃源的概念
#12
#13
#14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
#15 碉房多為石木結構,外形端莊穩固,風格古樸粗獷
外牆向上收縮,依山而建者,內坡仍為垂直。
碉房一般分兩層,以柱計算房間數。
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,層高較低
二層為居住層,大間作堂屋、臥室、廚房、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。
若有第三層,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。因外觀很像碉堡,故稱為碉房。
碉房具有堅實穩固、結構嚴密、樓角整齊的特點,
既利於防風避寒,又便於禦敵防盜。
#16
#17
#18
#19
#20 益西寺 位於四川甘孜州新龍縣甲拉西鄉
距新龍縣城3公里處,海拔為4180米
為雍仲苯教著名大成就者桑達郎卡益西所創建
至今已有1168年的歷史。
益西寺還有著神秘的古蹟,在寺門內側的牆壁上
有修辭學本論圖、生死流傳圖、梵世界地圖、七政寶、
八瑞相、0神,解除反面的三記號、三個古文,
寺內右側有祖師辛饒彌沃如來佛的十二大功績等古蹟。
#21
#22 經幡之所以稱作經幡,是因為幡上都印有佛經
#23 在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們看來,隨風而舞的經幡飄動一下
就是誦經一次,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願望,祈求神的庇佑
#24
#25 行車間 好像拍到很厲害的橋
波日橋,位於四川甘孜州新龍縣樂安鄉境內。
始建於元末明初,清道光年間重建
橫跨雅礱江,是保存年代最久,保存最完整,
是藏區現存跨度最大的伸臂式木石質結構橋。
整座橋沒有用一顆釘、一塊鐵,每一個結合部均用木楔連接,
氣勢雄偉、壯觀,堪稱橋樑史上的奇蹟,被譽為「康巴第一橋」。
這座鬼斧神工、名副其實的「飛橋」,
展現了藏區人民卓越的創造力及古代建築的博大精深。
#26
#27 佛塔作為一種象徵寶物,供信徒頂禮膜拜
同時又具有威懾力量能夠壓制一切邪惡力量的神聖之物
供藏族信徒們祈禱求助。
#28
#29
#30
#31 ཨོཾ་མ་ཎི་པ་དྨེ་ཧཱུྃ,藏語拼音:om ma ni bai me hum
又名六字真言或六字大明咒
#32 六字真言除了刻在石上,亦多刻在轉經筒
#33
#34
#35
#36
#37
#38
#39
#40
#41
#42
#43
#44
#45
#46
#47
#48
#49
#50
#51
#52 一路都是長滿紅色果子的樹 名為 : 大李子
#53
#54
#55
#56 看到這個白塔 就表示稻城到囉
#57 尊勝塔林是稻城的門戶, 由一個主塔和108個小塔組成
108個小塔內放置的是釋迦牟尼佛祖,主塔內放置的是尊勝佛母,
歷史傳說也是跟釋迦牟尼佛祖有關。
#58 據說當年釋迦牟尼涅盤之時,眾多眷屬祈求世尊法身長駐
佛陀便囑修尊勝塔,並親自加持開光,以此代表法身,
是甘孜州最大的白塔。
~ 延伸閱讀 ~
路上的雪景 - 甘孜→稻城 (川西金秋)
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posts/225364076
路上的秋景 - 甘孜→稻城 (川西金秋)
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posts/225364108
紮灌崩 - 稻城亞丁景區/一進溝 (川西金秋)
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posts/225363979
沖古寺 - 稻城亞丁景區/一進溝 (川西金秋)
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posts/225363981
洛絨牛場 - 稻城亞丁景區/二進溝 (川西金秋)
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posts/225363983
-
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