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寺 - 觀音橋鎮 (川西金秋)
20 Oct, 2019.
稻城亞丁 + 色達
景觀與信仰十二日
旅程首站
感受藏地第二布達拉宮
"金川觀音廟"
所散發出的神奇力量
觀音廟在藏傳佛教界擁有極為崇高的地位與深遠的影響
與拉薩布達拉宮和南海的觀音並稱為觀音三兄妹
對許多信眾而言,若不能親自到拉薩布達拉宮朝聖
則到金川的觀音廟朝拜四臂觀音便是其一生的祈願
#1 說是面對著象山 顯然貓沒有完美捕捉到
#2 "喇嘛紅" 常用於藏式宮殿、寺廟建築頂部、短牆部
#3 佛塔
#4 從觀景台俯瞰來時路和山崖上的羌族民居
#5 寺廟依山而建, 現總占地面積近三萬平方米, 迄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
#6 杜柯河從腳下流過
#7 納勒神山上 迂迴陡峭的公路
#8 觀音廟位於納勒神山半山腰 海拔約三千公尺
#9 大全景 左側天空有群聚的鷹在盤旋
#10 轉經筒 筒身圖案細膩轉經時要拖住底部, 順時鐘轉單數圈呦, 遙想當年初轉... 完全弄反
#11
#12
#13
#14 金碧輝煌的屋頂裝飾 常見的是雙鹿法輪與金翅鳥王
#15 龍頭脊飾 完全抓住貓的眼球
#16 瓦當與滴水 也都有紋樣雕飾
#17 大殿外 不斷有磕長頭的信眾與僧侶
#18 貓還是喜歡欣賞建築物然後~ 把最重要的 "四臂觀音像" 給忘記要看... 想來是機緣未到吧 ?
#19 這角落讓貓極愛
#20 逐光掠影更不能少
#21
#22
#23 白 藍 紅 黃 綠 是藏族原始宗教——苯教中代表五種本源的象徵色後來被佛教所借用:
藍色代表天,白色代表雲,紅色代表火,黃色代表土地,綠色代表水。
#24 藏族人對這些顏色除了賦予不同的意義和情感
#25 在藏傳佛教造型藝術和各種藏戲面具中
也賦予了不同的寓意、方位與身份
#26
#27
#28 胡亂走進一個陽台 回頭就看到 蓮花生大師 坐鎮在大殿後方
#29 外鹿的姿態 具有其特殊的意義上仰的臉表示聆聽, 專注的凝視代表思考, 而坐跪的姿勢則表示禪坐。
#30
#31 蓮花生大士,他是藏傳佛教的創始人。在佛教的記載中,蓮花生大士是古印度鄔金國人
是阿彌陀佛、觀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的身口意三密之應化身
為利益末法時期之眾生而化生於人間。
#32 迦樓羅(梵語:गरुड,轉寫:Garuḍa;巴利語:Garuḷa)又音譯作揭路荼,漢譯大鵬金翅鳥或金翅鳥
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,是主神毗濕奴的坐騎。
佛教吸收此鳥為天龍八部之一,其形象隨佛教傳入東亞
在中亞和南西伯利亞受到藏傳佛教影響的地區也存在此鳥的神話
#33 法幢 (左)古時候戰爭打勝仗回來,建法幢。法幢就是戰勝之義。
這是屬於旗幟,但是它的旗幟是圓形
長形的這叫幡,圓形的叫幢。
寺廟掛幢 = 講經 / 掛幡 = 法會
#34 新建築 未上色的木雕
#35 帽子上的花紋 好美吧 ?
#36
#37 覆缽式塔一直被藏傳佛教所慣用,被人們俗稱為「喇嘛塔」。由於它們的表面一般都塗抹著白灰,顏色潔白,又稱「白塔」。
#38 轉經筒, 信眾邊念六字箴言邊轉經筒,最起碼要轉21圈。遊客只轉三圈即可,這樣也表達了對觀音的朝拜。
遠距又妄想拍轉動的姿態... 又糊了吧 >_<
#39
#40 嘛呢牆五顏六色的嘛呢石上多刻有佛像、六字真言等,疊成牆
#41
#42 大佛塔 以石頭砌造 高達26公尺 底部四周各寬16公尺內供"大藏經" 四套, 各種經書及諸佛菩薩畫像等...
#43
#44 白塔和嘛呢牆
#45
#46
#47
#48
#49
#50 象山坡上的 "ཨོཾ་མ་ཎི་པདྨེ་ཧཱུྃ" 石刻 可能長了草 變得很不明顯
#51
#52
#53
#54
#55 找到拍廣場上大獅子的好角度, 可惜只能抓到一隻
#56 琳瑯滿目的 "六字大明咒" 石刻
#57
#58 我們對天空閃閃發亮的光點十分好奇, 一度以為是神蹟或飛鳥最後... 謎題揭曉 : 是龍達
龍達是藏語,也叫風馬,是一種兩寸見方的紙片。薄薄的。
龍達不是清一色,購買時,不同的龍達,上面則分別印有經文、
剽悍的駿馬以及長壽佛、度母佛、觀音菩薩心咒等等佛菩薩的咒語。
顏色主要是白色,也有暗淡的玫紅、薑黃和蒼綠色。
龍達有紙做的和布做的兩種,使用時,紙做的順風拋撒,
飄的越遠越好,這樣運氣會好轉。
布做的用毛繩串聯起來,懸掛在橋上或神山坡上,以此來向神靈祈福。
#59 Garuḍa與對面的山與雲 一直吸引貓按快門
#60 一路上大大小小的電廠還真不少
#61 梯田 ?
#62
#63
#64 大合照一定要上演, 老朋友新朋友齊聚真開心
關於觀音廟的由來,還有一段古老而神秘的傳說。
1400多年前,一位名叫喜饒堅贊的喇嘛根據上師的預言四處遊走
尋找菩薩顯現的地方。他用黃牛駝經書
路過綽斯甲 (金川觀音橋地區) 的歐都 (也就是現在的歐都廟所在地) 時
黃牛臥地不走,並在七日後升天了。
與此同時,人民在耕地時從地下發現了一個形似觀音且有四臂的器物
該物非土非石,為天然形成,而重量如有千斤
在人們的祈禱下,菩薩從土坑裡冉冉升起,一道亮光從菩薩額頭放出
這時天上祥雲朵朵、花雨漫天,地上百鳥齊鳴、異香四起。
眾人堅信其為天成之神物,遂建廟以供,並保留至今。
觀音廟位於觀音橋鎮境內 海拔3685米的納勒神山的半山坡
距金川縣城80公里,是阿壩州重點開放寺廟
具有獨特的藏族建築風格。這廟因寺內供奉著四臂觀音而得名
始建於公元七世紀,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悠久歷史,
現總占地面積近三萬平方米。寺廟依山而建、就勢而矗,氣勢雄偉、
規模龐大,香火鼎盛、景象壯觀。
站在納勒神山頂放眼天際,群山連綿俯首,雲天環繞
近觀四周,六山相擁競秀,一水東流,充滿了濃郁的神秘之氣。
主殿里供奉的天成觀音佛光乍現、金碧輝煌、形態傳神、結構精美,
後人為其鍍置金身、雕以配飾、罩以經幡、供諸奉品,
使人靜心寧神、莫不嘆服。
本文部份內容來源:https://read01.com/jL56Ed.html
~ 延伸閱讀 ~
2016 漫步世界屋脊
布達拉宮 (上)
布達拉宮 (下)
布達拉宮廣場
觀音在西藏
遇見世間最美麗的佛菩薩
作者
邱常梵
出版社
橡樹林文化
ISBN
9789869799836
三百餘幀珍貴難得的照片
一部記錄大藏區觀音菩薩聖蹟和美麗法相的專書。
閱此書如與觀音菩薩相遇
結無上善緣!
-
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