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龍峒保安宮
08 Dec, 2018.
總是聽蔣老師說
在這裡的兒時記憶
老是搭車路過
這天~ 終於得空
入內一探就竟
#1 側門進入 小橋旁的泥塑
看來是在敘述畫龍點睛的故事
#2 照壁旁有一個好大的水池
影壁,也稱照壁,古稱蕭牆,是中國、朝鮮半島、越南、琉球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。屏風的作用與影壁相似,
琉球語裡直接把影壁稱為屏風。
影壁可位於大門內,也可位於大門外,
前者稱為內影壁,後者稱為外影壁。
形狀有一字形、八字形等,通常是由磚砌成,
由座,身,頂三部分組成,座有須彌座。
#3 三川殿又稱前殿,面寬五開間(兩柱之間的空間為一開間)
中央三開間闢三門,以左門為龍門、右門為虎門,門口擺放仁獸一對
左右並各有一山門,共十一開間,建築木結構採二通三瓜式
以歇山重簷、假四垂屋頂及硬山等
構成了保安宮屋宇高低錯落、屋簷翼角飛揚的視覺效果。
大楣上雕有雙龍雙鳳,四角雀替雕有飛龍與鰲魚,
中樑則設計辟邪的太極及後天八卦圖案,
另外在「看架斗栱」上刻有神情各異的八仙、賜福天官與騎鶴仙翁。
#4
#5 保安宮的中門左右立有二尊石獅,一雌一雄
按常規雌獅是閉口的,雄獅是開口的,傳聞在雕刻時,
工匠誤將雌者的口裂開,與規定不符,因而受罰被扣減工資。
這兩尊石獅子造型與一般者有一些差異,眼巨尾大,捲髮張口,崩角兀顛
古人稱此獸為「牴牛」,相傳「牴」是法獸,「牛」是仁獸。
#6 保安宮三川殿明間大門門神,原為張長春所繪。
保安宮的簷楣樑棟、門窗戶扇等所有繪畫,多半出自其手,
正門所繪的秦叔寶、尉遲恭二門神,尤為生動難得,被稱為絕品。
在民國七十二年,保安宮重新油漆彩繪時,改由劉家正執筆,
此次修復三川殿時因木料損壞重做,
原有大門門神保存在後棟一樓雲衷廳,新作門神亦請劉家正繪製。
明間左扇為白臉鳳眼的秦叔寶,右扇為黑臉杏眼持鞭的尉遲恭
龍邊小港門門神以文官持官帽與小鹿象徵加冠、晉祿;
虎邊小港門門神以文官持官花與酒杯,象徵添花、晉爵;
東西山門為四大官將。
#7
#8 東西護室位於正殿兩側, 紅色素燒屋瓦與白色山牆, 素而無華, 益顯特色
鐘鼓樓建於東西護室的頂上,為歇山重簷式建築,其四角形樓閣,
與台灣常見的六角形有所不同,造型甚為特殊。
東邊的鐘樓與西邊的鼓樓,分別由陳應彬和郭塔兩位匠師主持工事,
在木雕設計與彩繪圖案的風格上不盡相同,
在鐘鼓樓秀面分別題有「鯨發」、「鼉逢」匾額,
鐘樓屋簷下的網目斗栱,交叉縱橫,為高難度的木結構技巧,
斗座上還飾有「松鼠南瓜」的木雕,南瓜多子,松鼠為「送子」諧音
有多子多孫的寓意;而鼓樓簷下也刻有精緻的「蓮花」吊筒
「飛鳳」雀替及「螭虎」栱,可見鐘鼓兩樓各有不同。
#9
#10
#11
#12
#13
#14
#15
#16
#17 三川殿前後重簷水車堵及東西山門水車堵
泥塑為歷史人物故事,亦為對場作,東山門為洪坤福「甘露寺」,
西山門為陳豆生「鳳儀亭」,東西護室門窗上泥塑、
交趾陶及以不同造形如:畫軸、書卷、旗幟、石榴、芭蕉葉、佛手、南瓜等圖案裝飾。
正殿重簷水車堵之剪黏及泥塑,為陳豆生的作品,
以清供博古及歷史人物故事為主。
正殿內牆巨幅龍虎堵交趾陶,其作品尺寸頗大,
經先分割後個別燒製再予組合,有鷺江洪坤福作的落款;
後殿內牆龍虎堵交趾陶,構圖與風格與正殿內洪坤福作品大不相同,
為泉惠洛江蘇宗覃作品。而分布於屋脊、屋簷與水車堵上的各式剪黏
和交趾陶,色彩豔麗、題材豐富,件件精雕細琢而且活靈活現,
為寺廟建築增添許多特色。
#18
#19 保安宮在左右東西山門兩壁上還鑿有書卷竹節窗,
窗框用石材刻成書卷形式;
中間刻成竹幹,奇數竹幹表陽,偶數間隔表陰,有陰陽調和之意。
#20
#21 三川殿明間及正殿次間的龍柱,
為嘉慶九年(1804)及嘉慶十年(1805)所作,
是保安宮最早的石雕作品,龍身浮出於八角柱,四爪蟠龍,前足踏浪
後爪攀雲,氣勢非凡,為清中葉龍柱的代表作。
大正七年(1918)重修時,正殿明間新增象徵天地交泰的雙龍龍柱一對
除了龍柱之外,三川殿的其他石柱全為方柱,一反圓柱為尊的舊制。
正殿的石柱為方形、六角形、八角形,柱礎雕法,
則有圓形、方形及菱花形三種,在寺廟建築中十分罕見。
後殿明間的花鳥柱,是保安宮在大正六年重修時的作品,
牡丹及雀鳥各展姿態,造型優美,迴異於頗有藝術風格。
#22
#23
#24
.
#25 保安宮三川殿的木雕,為大正六年重修陳應彬與郭塔對場之作
包括員光、雀替、吊筒等,主題有「趙雲救主」、「孔明智激周瑜」、「曹操宴長江賦詩」、「薛仁貴巧計攻摩天嶺」、「成湯聘伊尹」、「堯聘舜」、「吳滅楚」、「劉邦先入咸陽城」、「花木蘭代父從軍」、「煮酒論英雄」及「甘露寺」等,郭塔還在員光留下「真手藝無更改」及「好工手不補接」字樣,但在斗拱木雕亦有惠安匠師曾銀河的作品。正殿的木雕,除屋頂重簷斗栱陳應彬與郭塔對場之作「八仙大鬧東海」,當時郭塔刻有「鬧東海」三字,而陳應彬則沒刻「八仙大」,另外,郭塔也在斗栱上留有「假獅破真獅」字樣。其他員光、雀替、吊筒木雕及殿內神龕花罩等,主題有「辭母從軍」、「空城計」、「寒江關」及「八仙」等。後殿的木雕,員光、雀替、吊筒等,保留舊有作品。
#26
#27
#28
#29
#30
大龍峒保安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,
為祭祀保生大帝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,
因為創廟者為來自中國的福建同安人
因此保安之名有「保佑同安」的意思。
保安宮和艋舺龍山寺、艋舺清水巖合稱「臺北三大廟門」。
保安宮初創於1742年,本為簡單木造小庵,1804年正式改庵建廟。
地址: 103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
落成: 1742 年
主神: 保生大帝
創建年份: 1742年 (1804年建現今主體建築)
捷運: 淡水信義線圓山站步行約8分鐘
電話: 02 2595 1676
文中多數文字來源 :
大龍峒保安宮官方網站 https://www.baoan.org.tw/
#蔣勳 #大龍峒保安宮
** 停留時間有限, 拍的不多; 是一座值得細細慢賞的廟宇
~ 延伸閱讀 ~
以下兩篇對於建築物有詳細介紹
彰化孔廟
https://garfield-cat.tian.yam.com/posts/86623978
彰化。節孝祠
-
1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