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 May, 2018.
魔鬼城裡...
有沒有魔鬼 ???
這就去瞧瞧
嘿~ 同學們
也太有行動力吧 ?
魔鬼城又被稱為“烏爾禾風城”是典型的雅丹地貌。
雅丹是地理學名詞,在維吾爾語中意為“險峻的土丘”
專指乾燥地區的一種特殊地貌。
它的演變過程是沙漠裏基岩構成的平臺形高地內部有節理或裂隙
暴雨的沖刷使得裂隙加寬擴大,加上大風不斷的剝蝕
漸漸形成風蝕溝和窪地,孤島狀的平臺小山則變為石柱或石墩
這樣的地方就像是一座廢棄的空城,古書中稱它為“龍城”
魔鬼城一帶地面乾裂,一些小灌木叢稀稀拉拉地散佈在地上。
整個城區看上去像是一座座古代的城垣、堡壘和宮殿,
還有許多生動逼真的動植物造型景觀。
每到夏、秋季節這裏常常會刮起七八級大風,風沿著谷地吹過,
卷著砂石發出淒厲的聲響,有如鬼哭狼嚎
“魔鬼城”的名字就是這樣得來的。
#1 克拉瑪依烏爾禾一帶 都屬於雅丹地貌
#2 有雪山背景 視覺感頗衝突
#3 回到戈壁區 又是乾燥的山景
#4
#5
#6
#7 這是棉花田, 目前還沒啥看頭
#8 說種植面積 沒有很明確的概念
於是~ 小姜換了個方式形容 : 開車五小時 還看不完...
這就知道 有多麼多了吧 ? (薰衣草田也是如此, 只是也還不到紫色季節...
#9 胡楊有著六千萬年的生存史, 維吾爾語稱它"托呼拉克", 意思"勇敢堅強"
可以 生而一千年不死,死而一千年不倒,倒而一千年不朽。
是怎樣的一種軔性呀 ??
#10 在車上感受到了 風城的威力
#11 這黃澄澄的草 是蘆葦
#13 相較秋冬的枯乾色
#14 貓 喜歡這樣有生命力的色澤
#15
#16 白楊樹 是新疆常見樹樹與防風林
#17
#18
#19
#20
#21
#22 傳說中的百里油田
#23 也慢慢出現在視線裡
#24 克拉瑪依, 維吾爾語“黑油”的音譯
得名於市區附近的一座天然瀝青丘——黑油山。
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噴油,當時取名為克拉瑪依油田
是新中國成立後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。
#25 放眼望去 戈壁灘上油井林立
#26 數不清的採油機 上下揮動機械臂
#27 這種是大家印象中的傳統形式
貓 總覺得它好像一隻隻在吃飼料的鳥兒
#27-1 這種則是新型式
#27-2 少了 上下擺動的結奏 畫面變的有點安靜
#27-3 這區 已全更新
#28 想來再不久... 小鳥啄食式的戈壁風景 也將成為絕景
#29
#30
#31
#32 午餐前就得知 景區因為風大而關閉
#33 午餐後 還是過來 等等看 有無重新開放的可能
#34 等待的時間 跑過馬路去看油田
#35 電線還真多
#36
#37 也從對街拍這隻大眼睛
為什麼魔鬼城要用大眼睛 ? 小姜好像有說... 貓過耳即忘 哈哈
#37-1 是借用《魔戒》中的索倫之眼嗎 ?? 圖片轉載自 http://www.ifuun.com/a2018040111571805/
#38 馬路超寬 怕變燈前走不完 真的是來回跑
#39
#40
#41 得知 開放無望 跑到圍牆邊啟動偷窺模式
#42 遊園小火車都沒在跑
#44
#45
#46
#47
#48
#49
#50
#51
#52
#53
#54
#56 同學們~ 都想翻牆進去
#57 照片看不出 現場正吹著強烈的風
#58
#59
#60 死心吧~
#61 繼續上路
#62 路上也是有得看
#63 只差別在 精華都圈在魔鬼城裡 ( 看不到 拍不到的總是最美 ??
#64
#65
#66
#67 雅丹地貌 無特定顏色 取決於原始沉積物的顏色
#68 雅丹是風蝕作用為主形成的壟崗狀地貌
#69 風蝕作用形成的地貌 千變萬化
#70
#71
#72
#73
#74 胡楊木 看起來也頗像魔鬼
#75
#76 結著像小櫻桃的樹 似乎叫 "海棠子"
#77 三層蛋糕 ? ( 貓姐姐 你總是想到吃的...
#78 拿破崙派 ??? 哈哈
#79 離開的路上 據說~ 仍有一區頗精彩
#80 特別稍為放慢車速 讓我們欣賞
#81 彌補一點 沒能去尋魔鬼的缺憾
#82 其實~ 貓覺得在高速公路上看 反而比較好
#83 從高的角度 體驗不同的視野
#84 這應該是搭小火車 看不到的視角
#85 真會安慰自己
#86 慣例要來的照片... 嘻嘻
#87 貓已經包的夠緊的了 看照片發現 竟然還有人比貓包的更密實
#88 貓 其實不太愛入鏡, 不過~ 有這些花絮照片回憶 倒也好玩
關於「雅丹地貌」及其與「丹霞地貌」的區別
這篇文章有詳細介紹 → https://read01.com/zh-tw/2GODKP.html#.WyTYXtIzY2z
春色。北疆
#布爾津 #烏爾禾 #獨山子
#北疆行
18~28-5-2018
-
4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