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 Apr, 2017.
一個神父
一間學校
獨留一座教堂
訴說這撼動人心的故事
#1 預約時間未到之前~ 在操場旁等待
#2
#3
#4 今日主角, 興建至今已57年, 四層樓高的建築 曾是台東第一高樓
#5 公東的故事 錫神父傳奇 都簡述於此
#6
#7
#8
#9
#10
#11
#12 排水溝槽
#13 這棟樓現在已經只剩下一樓是教職員辦公室外, 二、三樓都當成倉庫了
#14 1999年 921地震後一度被列為危樓
#15 清水模的外觀還曾被上漆
#16 經校友捐款補強、刮除油漆後,教堂才恢復樸質的清水模外觀。
#17
#18 為了節省建築經費
獨具巧思地大膽採用台灣相當少見的『板結構』做為大樓主體設計
#19 嘗試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 將各種不同的需求空間 做出完美的結合
#20 當年~ 一樓是用來當做實習工廠, 讓學生在這邊製做家具
二、三樓則是學生宿舍, 那時候所有學生都要住校
#21 錫神父的房間
#22
#23
#24
#25
#26
#27
#28
#29
#30
#31
#32
#33
#33-1
#34
#35
#36
#37
#38
#39
#40 公東,於1958年春開工,直至1960年完工。
建物包括學生住宿大樓、學生活動中心、學生餐廳、聖堂以及教職員宿舍等。
#41 校園內的各項建築 由瑞士籍工程師達興登設計規劃
而今,達興登已被公認為是歐洲戰後現代建築發展史中
一位頗具代表性的建築師
他的建築作品廣佈歐亞大陸,獲獎無數,著述甚豐,
再加上長期任教於大學,育才無數
是位對歐洲戰後建築史影響頗為深遠的人士之一。
#42
#43
#44
#45
#46 現在的學校大門
#47
#48
#49
#50
#51
#52 舊的學校大門
#53 現在 已不從這兒進出
#54 1957年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會長錫質平神父─私立公東高工創辦人
為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,讓他們能有機會學得一技之長
打算透過創設一所技藝訓練中心來達成這個理想
#55
#56
#57
#58
#59 聖堂大門未開啟時
#60 從門縫窺視
#61 這兩扇超大的木門上面, 有著 "聖堂" 的標示
除了預約參觀的時段外, 都是上鎖的
#62 沿用了科比意式方框, 並鑲上了彩繪玻璃引進自然光
#63 教堂的右側 彩繪玻璃展現的是耶穌的苦路圖
傳統的天主教教堂 通常懸掛比較好懂的苦路圖
#64
#65 苦路 (VIA DOLOROSA)
詳細介紹 http://chapel.likesyou.org/pages/viaDolorosa
#66 祭台也與一般不同, 掛在十字架上的是象徵贖罪的羔羊
羔羊獻祭後, 我們便看見後面牆上復活昇天的耶穌基督
#67 苦路~ II 基督背負十字架
#68 白天的教堂不需要開燈
因為這裡設計了許多天窗, 引進了大量的自然光
#69 苦路~ VI 聖婦為基督拭面容
#70 苦路~ V 外方人西滿幫基督背十字架
#71 苦路~ VIII 揹十字架的基督勸慰悲慟的婦女們 (左上)
IX 基督第三次被十字架壓倒性 (右上)
X 基督被釘十字架 (下)
#72
#73
#74 這也是達興登設計的所有教堂裡
#75 唯一 一座有放入彩繪玻璃, 更顯得公東教堂的珍貴
#76
#77
#78
#79
#80
#81 這以鑄鐵打造的頭戴著荊棘, 露出肋骨、雙手雙腳有釘痕的耶穌像
#82 呈現的是耶穌死後復活昇天的樣子
#83
#84 苦路~ 1. 比拉多審判基督 (左)
#85 苦路~ 3. & 4.
#86 能想像在五十幾年前的台東 就有嵌燈的設計嗎 ?
#87
#88
#89 苦路~ 13. 聖母懷抱基督屍體
#90
#91
#92
#93
#94 公東教堂的耶穌像
也與一般傳統天主教教堂 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像不同
#95 祭台旁的牆上有聖餅櫃 (右)
每次做完彌撒後, 會將做禮拜時未發完的聖體(聖餅)存放在這邊
據說之前台東的教友, 常來拿聖餅回去幫家中生病的人祈福
#96
#97 關上大門 感受彩繪玻璃的豔麗顏色
#98 這十四幅彩繪玻璃
是全世界獨一無二, 全部都是在量身製作後運來台灣
#99 進入教堂的走道 被特意設計在靠左邊位子, 不與中間祭台對齊
為的是... 不要讓晚到的人, 影響到祭台上下的活動
參觀公東教堂,需要事先申請
請到以下 網址挑選自己能去的時間登記
http://chapel.likesyou.org/visitors/apply
開放登記的時間不多, 能有幸進入參觀, 真是太開心了 ^_^
地址
台東市中興路一段560號
電話
089 - 222 - 877
天主教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
http://web1.ktus.ttct.edu.tw/bin/home.php
公東教堂
http://chapel.likesyou.org/
~ 延伸閱讀 ~
公東的教堂
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
作者 / 范毅舜
出版社 / 本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
ISBN /9789866118463
內容簡介
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?
一個神父,一間學校,一座教堂
一甲子的歲月,篩出海岸山脈一頁動人的教育傳奇
2013年,臺灣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
走進公東的教堂,回到過去,找回自己,重新思索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
公東高工的聖堂大樓是一座外表低調的建築物,沉默矗立東海岸已五十餘年,罕有外人知道,它是由一位遠從瑞士而來的錫質平神父催生創建,辦學並非神父的原意,但他發現,唯有教育可從根本改善人們的生活,做為神父,他撫慰人心,給予人們精神的支持,但當他站在教育者的位子上,他直接地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,更深遠地影響了往後臺灣的木工與傢俱業。
「公東的教堂」是臺灣戰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典範,
卻見證了臺灣從貧困落後到虛榮浮誇以至今天的惶惑恐懼,
它保留了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,也給予我們重新出發的勇氣。
世界知名攝影家范毅舜,幾年前受邀前往科比意設計的拉圖雷特修道院,並在《山丘上的修道院》一書中與大師有一番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談。他從遙遠的異鄉回到臺灣後,卻發現早在六十年前,在自己原生地最邊緣處,早已矗立一棟深具意義與同等份量的建築。他走得遠遠地,然後又回到原地,發現真正撼動心靈的原來一直在這裡。
范毅舜繼《山丘上的修道院》與《海岸山脈的瑞士人》,再度以獨特的影像與文字,分享這一段令人動容的教育與宗教的傳奇。
他將「公東的教堂」收入鏡頭,帶領我們親炙亦師亦父的錫神父的故事,以及奉獻臺灣一甲子的白冷會士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事,
帶領我們回到過去,找回自己,重新思索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。
【關於公東高工與公東的教堂】
臺灣第一道陽光升起的後山,有一所揚名國際的技職學校,它是臺灣優質木工的搖籃、締造臺灣傢俱產業的重要支柱。它以歐式學徒制奠定基礎的教學傳統,訓練出來的學生還沒畢業,就有企業搶著要。在出生率陡降、學生人數大幅減少、學校不得不減班的2012年,它竟然獲教育部核准恢復木工科,是近年來復科的首例。
這所學校的第一棟校舍聖堂大樓,是臺灣第二棟現代建築,四層樓的清水模構造,今天來看仍很前衛,頂樓的教堂有臺灣版「廊香教堂」之稱,興建時間相近於現代建築巨擘科比意聞名於世的系列作品。在臺灣僅能從有限的書本和雜誌汲取現代建築養分的年代,「公東的教堂」是有志建築的學子必定要朝聖的作品,是孕育臺灣現代建築重要的起源。
這所學校就是位於臺東的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,簡稱「公東高工」 ,是天主教白冷會在臺第一任會長錫質平神父一手催生創立。
【關於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】
為了讓當時後山貧困的孩子習得一技之長,將來能立足社會,錫神父特別引進德國的二元教育制,理論實務並重,為臺灣技職教育開立先河。
然而,公東高工曾經因為錫神父重實質、不重形式,理論課程時數不合教育部規定得不到補助而財政窘迫;也曾經被迫升格為專科,為了確保後山孩子有學校讀、讀得起,錫神父極力抵抗,不惜與整個教育系統決裂,日後更為大學文憑掛帥,造成公東高工招生困難,而成為眾矢之的。
六十年過去了,曾言「不當神父就當將領」的錫質平神父早已長眠海岸山脈,獨留公東的教堂。而這棟作為學校精神象徵的建築,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也成為危樓,差點被拆除。然而,「桃李無言,下自成蹊」。當年受錫神父照顧與教導的學子如今多成為臺灣傢俱木工業的支柱。
◎天主教白冷會主要服務地區為臺灣東部,有「海岸山脈的瑞士人」之稱,來臺已屆一甲子,貢獻臺灣良多,尤以創會會長錫質平神父催生的公東高工,影響最為深遠,為臺灣樹立技職教育典範,間接促成臺灣傢俱產業。本書以多幅珍貴歷史照片和深情的文字,紀錄錫神父其人、其事、以及公東辦學的點滴。
◎本書作者特地赴瑞士親訪歐陸知名建築師達興登,公東教堂的設計者,透過建築師在瑞士、與公東同期的作品,得到藝術和信仰雙重的啓發。
◎白冷會在東海岸興建了百來座教堂,都是由傅義修士設計,是東海岸特殊的人文景觀,本書繪製精美地圖,標示這些教堂所在位置、詳細地址及聯絡方式,讀者可以按圖索驥,緬懷這群瑞士人為東台灣的守候與奉獻。
#達興登 #JustursDahinden
#白冷會
#跟著建築趣旅行
-
14
- 0
